申請美國大學或是留學英國大學,都會遇到最頭痛的問題,那就是,到底該選擇哪個學校就讀?其實讀哪間學校,輕則影響未來是否能在自己專業領域學到東西,重則影響求職甚至人生發展。
這個看似簡單,實則繁瑣又至關重要的環節,若沒有謹慎處理,有的人可能會面臨太多offer而難以抉擇的窘境,有的人可能就因此名落孫山,隔年再來。因此,提出申請前,儘量再三確認才能避免憾事。我們特地準備了一個詳細的infographics。不過選校實在是一門藝術,很多以下觀點我們團隊多年觀察,是否申請上還是會有一些變因 (像是留學文件是否寫的夠好),以下原則僅供參考。
首先,最基礎的問題是,為何我要留學、為何我要選該科系、未來職業規劃為何,以及個量化成績我幾分,所有適合學校的結果將會因為不同答案有非常不同的 “選擇”。以下會有詳細的說明。
1. 打聽學校的潛規則,如獎學金、錄取率、就業率等,並參考排名
大家最愛的“落點分析”:在量化成績像是GPA、TOEFL、IELTS、GRE、GMAT、TSE、TWE、LSAT、 SAT、Subject GRE都已經考的差不多,或是已經做過mock test大致知道自己實力後,你必須要完全了解入學對這些學校的要求。有了大致的選校範圍後,接著要對各校的等成績標準有所了解,且需考量取得相關考試成績的時間安排。此外,先行了解修業所需時間、是否需要面試或電話口試、申請者相關工作經驗、作品集以及申請截止日期等,可以避免浪費不必要的精力和財力。
一般學校會以每個國家招生人數做些許限制,做不同的比例分配,例如申請者相對龐大的印度、中國、韓國,學校錄取比率相對會較多,以台灣而言,申請人數如同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赴美念書人數一致,應該仍然在世界5~10名之內,學校這樣做,才能呈現該校的多元性,對他們本身的排名還是有幫助。換句話說,你申請的時候要打敗的並不是全部國家的申請者,反而是你自己國家的競爭者,從這角度出發你就知道,你的大學排名,例如是否是台灣知名的國立或是私立大學,就有差別,然後再從你要申請的科系來推斷和猜測你自己大概位於哪一個層次,假設所有人都是按照這排名來申請,你會申請上哪一間的學校就可以簡略的推估出來,另外有了這概念,你更有準備未來在準備申請文件的時候,該如何包裝自己,讓自己和自己國家的申請同樣科系的人做出差異化。
選校還是選系?
大部份的學生申請英美留學時,往往會以學校排名為主要考量因素。雖然各家單位皆會提出不同的排名資料,但一般仍以Petersons Guide及US News and World Report為準。至於該「選校不選系」或「選系不選校」,其實因人而異。但如果以研究取向、專業取向,興趣取向為主的話,建議選系不選校;然而在現今的就業市場,各家公司應該仍以學校排名為考量,尤其一般人對國外大學帶排名其實不太清楚,耳熟能詳的名校在他們耳裡就分外突出,除了增添良好印象外,也可能直接影響到薪資的多寡。此外,畢業後再哪裡求職,也可能需要考量,美國、英國人眼裡的名校,和台灣人不盡相同,像是因為加州柏克萊大學有台灣人田長霖做過校長,是台灣人熱門競逐的名校,但事實上同區的Stanford大學就排名和資源可能在美國人眼裡更加是名校中的名校,又如果是在香港和新加坡工作,會發現英國或是歐系知名MBA INSEAD、IESE在當地更是金字招牌。有些名校的語文、教育、科技管理相關系所其實不難申請,因此若想申請名校,不妨參考相關系所。以下一些名校名單給大家參考,但是像是會計類型的選校,比較少人在看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而是看CPA 會計證照或是四大事務所每年給個有會計系所的學校做評鑑的排名,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 Champaign 長年是會計碩士第一名,畢業生考過CPA會計證照的也非常多。
常春藤聯盟 (不分排名) |
類常春藤超級名校(Ivy alike 不分排名) |
|||
Columbia University Brown University Cornell University Dartmouth College Harvard University Princeton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Yale University |
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tanford University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Chicago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|
|||
其他公私立名校 |
||||
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(Berkeley, San Diego, UCLA, Irvine, etc.) University of Virginia University of Michigan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Wisconsin-Madison |
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, 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-Champaign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Duke University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. Louis New York University |
|||
公立優質學校 |
||||
Midwest Big 10 不分排名 |
University of California分校 |
|||
University of Wisconsin- Madison |
UC, Davis UC, Berkeley UC, Irvine UC, Los Angeles UC, San Diego UC, Santa Barbara |
|||
英國十大名校 |
||||
1. Cambridge 2. Oxford 3.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4. St Andrews 5. Durham |
6.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7. Warwick 8. Bath 9.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10. Exeter |
公立VS 私立?西岸VS東岸?
國外的私立大學資源通常多於公立學校,但學費的差異其實不大。另外,私立大學通常較為有名,但若以獎學金多寡為考量,通常公立的綜合型大學開出的獎學金較多(尤以PhD申請)。
至於東西岸之差別,基本上東岸人文底藴較深厚,西岸則是以開放自由的學習環境著稱,可供參考。
4. 3/3/2法則
第一個3代表是想要「高攀」的學校,如排名前10的大學,第二個3是與自己能力相當的學校,如排名11~30之學校,最後的2則是相對要「低就」的備用選項,例如排名30後的學校。在申請的時候以這樣的比例去申請學校(即分別申請3/3/2間)是比較穩當的做法,但在選擇較意願較低的學校時(所謂「低就」的學校,即“2”),則要考慮如果只有那間上了,是否真的想念,若無法接受就不需要申請。
5. 學校數量求精不求多
另外,還需避免集中選擇名次太近的學校,免得最後落得完全沒有入學許可的下場。
數量一多,在準備上不僅辛苦,最後還有可能導致選擇過多的困擾。應當明確訂定大概要申請的學校數量及方向,不要抱著越多越好的態度,想申請的學校和領域越多,準備申請文件就會越複雜。可以的話,排個志願表也是一個篩選的好方法。而申請費用也不可低估,若申請十幾間學校,費用可不低呢!近來許多名校會藉由錄取率的降低讓排名提升(錄取率低顯示該校「炙手可熱」),因此會廣邀學生申請,例如寄發邀請信等,在申請前也可以考慮該校是否真的適合。
6. 課程內容和要求看透徹
課程的廣度深度、是否需有相關背景、教授的專精領域、師生比例、教學設施、上課方式以及課程架構與研究方向,是否符合個人需求。而畢業標準也是一大重點,是否必須寫論文或實習?還是修滿學分即可畢業?美國跟英國學校的特色——入學容易畢業難——尤其不可輕忽。此外,課程是理論導向還是實務導向也可作為衡量的基準,即使課名相同,不同學校還是有各自的教學方法。
7. 當地氣候和校園環境
根據個人偏好選擇學校地點,考量可大至國家,如當地的文化風俗;小至社區,如周邊的公共設施。校園的環境,例如是在小鄉鎮、大都會或者大學城,以及所在地的規模、交通方式、氣候條件、產業形態以及校園大小,事先確認可以避免與期待落差過大的情形發生。學生的組成也可以稍加研究,如果不習慣被太多外國人環繞,可以選擇亞洲人較多的校園,若想多來點跨國交流,則可多琢磨於外國人的選校標準。有些社區大學的學生以業界人士為主,這時若想多學習實務經驗,也是個不錯的選項。
實習和就業情形
若想參與實習計劃,需申請工作許可(OPT)進行合法的實習工作,這也是許多留學生畢業後留在美國的常用方式。實習後如果簽訂正式的雇傭合同,將可以申請H1-B工作簽證,以合法身份進行工作,並有機會拿到綠卡移民。
因此在選擇時,需要考慮開設課程是否有提供相關機會,或者畢業後想留在國外,就要研究當地的產業情形、翻閱商業雜誌(如Business week, Fortune)參考當地就業狀況比率或是求職最高的城市。試著想像畢業後將面臨的選擇,欲發展的領域是否與所學連接,其他如畢業生起薪點、畢業生就業率、僱主對畢業生的評價也可以一併參考。某些地區科技公司群聚,且會大量僱用當地大學學生,因此也很有保障。若學習後的專業度足夠,畢業即代表就業。
9. 學費與生活費
學校每年通常都會在學費上做10%~ 13%的調整,而生活費方面,不同地區也會有極大差異,基本上大城市的消費水準都較高。此時需要考慮本身能擔負的費用,當然,獎學金申請的難易度、名額數量也與經濟條件息息相關。
看完了以上的幾點歸納,希望申請者們可以對選校有更具體的篩選機制哦!而且讀者應該會感覺到選校沒有絕對的答案,他非常博大精深,有時候比較難量化這些選校經驗,人各有志,最重要的,還是要先了解自己的意願與喜好。 TopAdmit多年來幫助眾多申請者拿到工程管理、法律、行銷等名校科系admissions and scholarship offers,歡迎至我們的官網查看我們的專業服務。
文章來源:為TopAdmit執行長Charles Chin於Womany上的留學專欄:http://womany.net/read/article/6472
留言列表